健檢完直接原地去世?這幾項數值超標別輕忽!

健檢完直接原地去世?這幾項數值超標別輕忽!

健檢完直接原地去世?這幾項數值超標別輕忽!

「天啊,健檢報告出來一堆紅字!」相信這是許多人拿到健檢報告時的第一個反應。但你有沒有想過,有些紅字可能不是「讓你嚇一跳」,而是真的「讓你倒下去」?別擔心,今天我們不走聳動路線,而是要用輕鬆專業的方式,告訴你健檢報告中哪些數值超標絕對不能輕忽,讓你Hold住健康,遠離「健檢完直接原地去世」的都市傳說!

畢竟,健檢的目的是為了預防勝於治療,如果只是看了報告上的紅字然後焦慮一陣子,那可就失去健檢的意義啦!所以,趕緊往下看,了解你的身體正在發出什麼樣的警訊吧!

健檢紅字別亂看!這些數值超標真的母湯!

健檢報告上密密麻麻的數據,常常讓人看得眼花撩亂。但其實,有一些數值是健康的重要指標,一旦超標,就代表你的身體可能正在面臨嚴重的威脅。以下就來點名幾個最需要注意的紅字:

  1. 膽固醇 (Cholesterol):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HDL-C) 這三兄弟息息相關。LDL-C (壞膽固醇) 過高會導致血管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HDL-C (好膽固醇) 則能幫助清除血管壁上的膽固醇。所以,總膽固醇和 LDL-C 都要盡量維持在理想範圍內,HDL-C 則是越高越好。
  2. 血糖 (Glucose):空腹血糖過高是糖尿病的警訊。如果長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會引發各種併發症,包括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神經病變等。
  3. 血壓 (Blood Pressure):高血壓是沉默的殺手,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但長期下來會對心臟、血管、腎臟造成嚴重損害。理想血壓應維持在 120/80 mmHg 以下。
  4. 肝功能指數 (GOT/AST、GPT/ALT):GOT/AST 和 GPT/ALT 是肝臟細胞受損時會釋放出來的酵素。指數升高表示肝臟可能發炎或受損,常見原因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藥物性肝炎、脂肪肝等。
  5. 腎功能指數 (Creatinine、eGFR):Creatinine 是肌肉代謝的產物,eGFR (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則是評估腎臟過濾功能的指標。數值異常表示腎臟功能可能受損。
  6. 尿酸 (Uric Acid):尿酸過高容易形成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處引起痛風。長期高尿酸也可能損害腎臟。

當然,這只是一些常見的指標,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健檢報告上的其他數值也同樣重要。最重要的是,拿到報告後,一定要找專業醫師諮詢,讓醫生根據你的個人情況,給予最適合的建議。

超標了怎麼辦?別慌!教你聰明應對!

看到報告上的紅字,先別自己嚇自己!很多時候,數值超標並不代表世界末日,而是提醒你需要調整生活習慣,或是尋求醫療協助。以下提供一些應對建議:

  1. 飲食調整:這是改善許多數值超標的基本功。少油、少鹽、少糖是基本原則,多攝取蔬菜、水果、全穀類等高纖食物。如果是膽固醇超標,更要減少攝取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
  2. 規律運動:運動可以幫助降低膽固醇、血糖、血壓,還可以增加新陳代謝,促進身體健康。建議每周至少進行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例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 戒菸限酒:菸酒對身體的危害眾所皆知。戒菸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癌症等風險,適量飲酒 (女性每天不超過 1 個酒精單位,男性不超過 2 個酒精單位) 則有助於提升 HDL-C (好膽固醇)。
  4. 壓力管理:長期處於壓力下,容易導致血糖、血壓升高。學習放鬆技巧,例如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有助於舒緩壓力,維持身心健康。
  5. 定期追蹤:數值超標後,一定要定期回診追蹤,讓醫生評估你的狀況,並調整治療計畫。千萬不要自行停藥或更改劑量。

除了上述方法,有些數值超標可能需要藥物治療。請務必遵循醫囑,按時服藥,才能有效控制病情。總之,面對健檢報告上的紅字,積極面對、及早治療,才是保護健康的不二法門。

不同數值超標,飲食建議大不同!

既然飲食調整對於改善健檢數值至關重要,那麼針對不同數值超標,我們應該怎麼吃呢?以下提供一些簡單的飲食建議,讓你吃得更健康!

超標數值 飲食建議 應避免食物
膽固醇過高 增加膳食纖維攝取 (蔬菜、水果、全穀類)、選擇低脂蛋白質 (雞胸肉、魚肉、豆類)、攝取富含 Omega-3 脂肪酸的食物 (鮭魚、亞麻籽)。 油炸食物、肥肉、動物內臟、加工食品、含反式脂肪的食物 (人造奶油、酥皮點心)。
血糖過高 選擇低 GI (升糖指數) 食物 (糙米、全麥麵包、蔬菜、豆類)、定時定量用餐、避免含糖飲料和精緻澱粉。 含糖飲料、甜點、麵包、白米飯、糯米飯。
尿酸過高 多喝水、避免高嘌呤食物、增加蔬菜水果攝取。 紅肉、內臟、海鮮 (尤其是貝類)、啤酒、含果糖的飲料。
肝功能異常 避免飲酒、減少油膩食物攝取、多攝取蔬菜水果。 酒精、油炸食物、加工食品、高糖食物。

請注意,這只是一些簡單的建議,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飲食需求也會有所差異。最好諮詢營養師,制定個人化的飲食計畫,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健檢常見問題大解惑!

關於健檢,大家可能還有許多疑問。以下整理了三個常見問題,希望能幫助你更了解健檢的重要性。

Q1:健檢多久做一次才好?

A:健檢頻率因人而異,取決於年齡、家族病史、生活習慣等因素。一般來說,40 歲以下且身體健康的人,可以每 1-2 年做一次健檢;40 歲以上或有家族病史的人,則建議每年做一次健檢。如果有特殊疾病或健康疑慮,應諮詢醫生,決定適合自己的健檢頻率。

Q2:健檢前需要注意什麼?

A:健檢前應避免劇烈運動、熬夜、飲酒等,以免影響檢驗結果。部分檢查需要空腹,例如血糖、血脂檢查。女性應避開生理期,以免影響尿液檢查結果。此外,如果有服用藥物,應告知醫生,以便評估是否需要暫停用藥。

Q3:健檢報告上的參考值範圍是什麼意思?

A:健檢報告上的參考值範圍是根據大多數健康人的數據統計而來的。如果你的數值落在參考值範圍內,表示大致正常。但即使數值正常,也不代表完全沒有健康問題。最重要的是,將健檢報告交給醫生判讀,讓醫生根據你的整體狀況,給予專業建議。

健檢不是拿到報告就結束了,而是健康管理的開始!透過定期健檢,我們可以及早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並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記住,健康才是最大的財富!

看完這篇文章,是不是對健檢報告上的紅字更有概念了呢?別再讓健檢報告躺在抽屜裡睡覺了!趕快拿出你的報告,仔細檢視一下,如果有任何疑慮,記得諮詢專業醫師喔!也別忘了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人了解健檢的重要性,一起Hold住健康,遠離「健檢完直接原地去世」的恐懼!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