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冷知識大公開!99%的人不知道,#3 讓你嚇到吃手手!

*   科技冷知識大公開!99%的人不知道,#3 讓你嚇到吃手手!

你以為你很懂科技?那你可就錯了!科技日新月異,每天都有新玩意兒冒出來,就算身為科技迷,也難免會漏掉一些有趣的小知識。今天,我們就要來挑戰你的科技知識庫,揭露那些 99% 的人都不知道的科技冷知識!準備好大開眼界了嗎?保證 #3 讓你嚇到吃手手!看完別忘了分享給你的朋友,一起長知識!

那些年,我們錯過的科技真相:冷知識大集合

科技的世界充滿驚喜,有些看似理所當然的發明,背後卻有著令人意想不到的故事。準備好顛覆你的認知了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有趣的科技冷知識:

  1. 世界上第一支手機並非由摩托羅拉發明:雖然摩托羅拉在 1973 年推出了第一支可攜式電話 DynaTAC 8000x,但實際上,早在 1908 年,美國肯塔基州的內森·斯塔布菲爾德就已經發明了一種無線電話。不過,他的裝置只能在短距離內使用,而且更像是一種無線電裝置,而非我們現在定義的手機。
  2. 鍵盤的 QWERTY 排列是為了降低打字速度:你沒看錯!QWERTY 鍵盤的設計初衷並不是為了提高打字效率,而是為了防止機械打字機的字鍵卡住。因為常用字母被分散開來,降低了打字速度,從而減少了字鍵碰撞的機率。
  3. 網際網路最初是為了軍事用途:網際網路的前身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 (ARPA) 在 1969 年建立的 ARPANET。目的是為了在冷戰時期建立一個分散式的通訊網路,即使在遭受核攻擊的情況下,也能確保訊息傳遞。
  4. 第一顆電腦病毒的誕生:第一顆電腦病毒是 1971 年由 Bob Thomas 開發的 “Creeper” 病毒,它會在 ARPANET 網路上自我複製,並在受感染的電腦上顯示 “I’m the Creeper, catch me if you can!” 的訊息。
  5. Google 最初的名字是 BackRub:聽起來是不是很奇怪?1996 年,Larry Page 和 Sergey Brin 在史丹佛大學開發搜尋引擎時,最初將其命名為 BackRub,這個名字來自於演算法分析網站「反向連結」的能力。後來才改名為 Google,取自數學術語 “googol”,代表 1 後面有 100 個零,象徵著搜尋引擎能夠處理大量資訊。
  6. 微軟的 Logo 設計經歷多次變更:你知道現在的微軟 Logo 是由四個彩色方塊組成的嗎?但你知道嗎?微軟的 Logo 在歷史上經歷過多次變更,最早的 Logo 甚至是用 Disco 字體設計的!
  7. 藍牙的名字來源於一位維京國王:藍牙技術的名字來源於 10 世紀的丹麥和挪威國王 Harald “Bluetooth” Gormsson,他以統一丹麥和挪威各部落而聞名。藍牙技術的開發者希望用這個名字來象徵藍牙技術能夠統一不同的通訊協定。
  8. 世界上第一張圖片是用電腦掃描的嬰兒照片:1957 年,Russell Kirsch 使用電腦掃描了他的兒子 Waldon Kirsch 的照片,這張照片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張用電腦掃描的數位圖片。
  9. iPhone 的設計靈感來自於 iPod:你知道嗎?最初蘋果公司開發 iPhone 的時候,考慮過將 iPod 的點擊滾輪和電話功能結合起來。但最終,賈伯斯決定採用多點觸控螢幕的設計,才誕生了我們現在看到的 iPhone。

科技演進史:那些你絕對想不到的里程碑

科技的發展從來都不是一蹴可幾,每一個進步都建立在前人的基礎之上。讓我們一起回顧科技演進史上的幾個重要里程碑,看看這些突破性的發明是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 1876 年: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發明了電話,讓人們可以遠距離進行語音通訊。
  • 1879 年:托馬斯·愛迪生發明了實用的電燈泡,結束了人類使用煤油燈照明的時代。
  • 1903 年:萊特兄弟成功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動力飛行,開啟了航空時代。
  • 1927 年:菲洛·法恩斯沃斯發明了電視,讓人們可以透過螢幕觀看影像。
  • 1947 年:貝爾實驗室發明了電晶體,取代了真空管,為電子產品的小型化和高性能化奠定了基礎。
  • 1958 年:積體電路的發明,讓電子元件可以被整合到一個小小的晶片上,極大地提高了電子產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 1969 年:ARPANET 的建立,為網際網路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 1971 年:英特爾推出了第一款微處理器 4004,開啟了微電腦時代。
  • 1981 年:IBM 推出了第一款個人電腦 IBM PC,讓電腦走進了千家萬戶。
  • 1983 年:網際網路協定 TCP/IP 正式啟用,標誌著網際網路的誕生。
  • 1989 年:蒂姆·伯納斯-李發明了全球資訊網 (WWW),讓網際網路變得更加普及和易於使用。
  • 1991 年:Linux 作業系統首次發布,為開源軟體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 2007 年:蘋果公司推出了 iPhone,徹底改變了手機的定義。

駭客的世界:攻防之間的冷知識

駭客是科技世界中一個神秘而複雜的存在,他們既可以利用技術為非作歹,也可以幫助企業和政府提高資訊安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駭客世界中的一些有趣冷知識:

駭客類型簡介
駭客類型 動機 行為
白帽駭客 (White Hat) 找出系統漏洞並修復 滲透測試、漏洞分析、安全諮詢
黑帽駭客 (Black Hat) 非法獲利、惡意破壞 竊取資料、散播病毒、勒索軟體
灰帽駭客 (Grey Hat) 介於白帽和黑帽之間 可能未經授權入侵系統,但通常不會造成嚴重損害
腳本小子 (Script Kiddie) 炫耀技術、惡作劇 使用現成的駭客工具進行攻擊
駭客行動主義者 (Hacktivist) 政治或社會訴求 發動網路攻擊、洩漏敏感資訊
  • “駭客” 這個詞最初是指擅長解決複雜問題的人:在 1960 年代,”駭客” 這個詞指的是麻省理工學院 (MIT) 的一群擅長解決技術難題的學生。他們會透過修改程式碼來提高電腦的性能,或者創造一些有趣的新功能。
  • 第一起網路詐騙案件發生在 1971 年:一位名叫 John Draper 的人在電話系統中發現了一個漏洞,他可以利用這個漏洞免費撥打長途電話。他還發現了一種可以發出 2600 Hz 音頻的哨子,這種音頻可以控制電話交換機。
  • 世界上第一個勒索軟體是 AIDS 信息木馬:1989 年,Joseph Popp 向 90 個國家的艾滋病研究人員發送了 20,000 張軟盤。這些軟盤中包含了一個名為 “AIDS Information Introductory Diskette” 的程式,這個程式會在電腦上加密檔案,並要求使用者支付 189 美元的贖金才能解密。
  • 匿名者 (Anonymous) 是一個知名的駭客組織:匿名者是一個國際性的駭客行動主義組織,他們通常以抗議政府、企業或組織的行為為目的,發動網路攻擊或洩漏敏感資訊。
  • 密碼破解是一個持續不斷的軍備競賽:駭客會不斷開發新的密碼破解技術,而安全專家則會不斷設計新的密碼保護機制。

人工智慧的奧秘:超越想像的冷知識

人工智慧 (AI) 是近年來最熱門的科技話題之一,它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讓我們一起來探索人工智慧世界中的一些奧秘:

  • “人工智慧” 這個詞早在 1956 年就已經出現:1956 年夏天,在達特茅斯學院舉行了一場名為 “達特茅斯夏季人工智慧研究計畫” 的會議,這場會議被認為是人工智慧領域的起點。在這次會議上,John McCarthy 正式提出了 “人工智慧” 這個詞。
  • 第一個人工智慧程式是邏輯理論家:1956 年,Allen Newell 和 Herbert A. Simon 開發了邏輯理論家,這個程式可以證明數學定理。
  • 圖靈測試是用來判斷機器是否具有智慧的標準:圖靈測試由英國數學家艾倫·圖靈在 1950 年提出,它要求人類測試者與一台機器進行文字對話,如果測試者無法判斷對方是人類還是機器,那麼就可以認為這台機器具有智慧。
  • 深度學習是人工智慧的一個重要分支:深度學習是一種基於人工神經網路的機器學習方法,它可以讓機器從大量的資料中學習複雜的模式。
  • 人工智慧正在被應用於各個領域:人工智慧已經被廣泛應用於醫療、金融、交通、教育等各個領域,例如:AI 可以幫助醫生診斷疾病,可以幫助銀行預測金融風險,可以幫助自動駕駛汽車做出決策,可以幫助老師提供個性化的教學。

常見問題與解答(FAQ)

Q1: 為什麼科技冷知識這麼吸引人?

A1: 科技冷知識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它們能滿足我們的好奇心,讓我們對科技世界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時,這些知識也能讓我們在朋友面前炫耀一番,展現自己的知識儲備。

Q2: 學習科技冷知識有什麼好處?

A2: 學習科技冷知識不僅能增加知識,還能拓展思維,讓我們對科技發展的趨勢有更敏銳的洞察力。此外,這些知識也能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例如:在購買電子產品時,可以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Q3: 如何獲取更多科技冷知識?

A3: 獲取科技冷知識的途徑有很多,可以透過閱讀科技新聞、關注科技部落格、觀看科技影片、參加科技展覽等方式來學習。此外,也可以與科技愛好者交流,分享彼此的知識。

看完以上這些科技冷知識,是不是覺得科技的世界充滿了驚喜?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我們需要不斷學習和探索,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別忘了分享給你的朋友,一起探索科技的奧秘!下次再見!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