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網紅都在騙?這 5 招練了根本白練!😱

健身網紅的影片總是讓你熱血沸騰?幻想著自己也能擁有完美身材,練出夢寐以求的腹肌、翹臀?先別急著衝動!有些網紅教的招式,看似有效,實則讓你白費力氣,甚至可能受傷!今天,就來踢爆健身圈的五大謊言,讓你不再盲目跟風,聰明健身,事半功倍!準備好擦亮眼睛,看穿那些「練了根本白練」的招數了嗎?Let’s go!

健身網紅的「神」動作?小心!這些動作可能讓你白練還受傷!

網路資訊爆炸的時代,健身資訊唾手可得,但也良莠不齊。許多健身網紅為了流量,可能會誇大某些動作的效果,甚至推薦一些風險較高的訓練方式。以下這五個常見的「雷區」,你一定要避開!

1. 追求極致的「深蹲膝蓋過腳尖」?

「深蹲膝蓋不能超過腳尖!」這句話你一定聽過,但其實這是個過時的觀念。適度地讓膝蓋超過腳尖,可以更有效地刺激股四頭肌,提高訓練效果。重點在於「適度」,並且確保你的深蹲姿勢正確,核心穩定,不要過度前傾,以免造成膝蓋壓力過大。如果你是初學者,或者膝蓋有傷病史,最好在專業教練的指導下進行深蹲訓練。

然而,許多網紅為了追求極致的「膝蓋不過腳尖」,會過度後傾身體,將重量放在臀部,這樣反而會增加腰椎的壓力,長期下來可能導致腰痛。所以,深蹲的關鍵不是死守「膝蓋不過腳尖」的規則,而是保持身體平衡,穩定核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蹲法。

2. 狂做仰臥起坐練腹肌?

想練腹肌,狂做仰臥起坐?醒醒吧!仰臥起坐主要訓練的是髖屈肌,而不是腹肌。雖然仰臥起坐可以稍微刺激到腹肌,但效果遠不如其他訓練方式。更重要的是,仰臥起坐容易造成頸椎壓力過大,長期下來可能導致頸椎疼痛。而且,仰臥起坐消耗的熱量非常有限,對於減脂的效果也不明顯。

想要練出清晰的腹肌,你需要做的是全身性的燃脂運動(例如跑步、游泳、跳繩),以及針對腹肌的訓練,例如棒式、捲腹、俄羅斯轉體等等。同時,控制飲食也很重要,降低體脂率才能讓腹肌顯現出來。

3. HIIT一定要「做到吐」才有效?

HIIT(高強度間歇訓練)是近年來非常流行的運動方式,它的特點是短時間、高強度,可以在短時間內燃燒大量卡路里。但是,許多網紅會鼓吹「HIIT一定要做到吐才有效」,這其實是個誤導。過度的高強度訓練不僅容易受傷,還會影響你的恢復,甚至導致過勞。

HIIT的關鍵在於「間歇」,也就是高強度運動和休息的交替。你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運動水平,調整訓練強度和休息時間。初學者可以從較低強度的HIIT開始,逐漸增加強度。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傾聽身體的聲音,不要勉強自己,適度休息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4. 重量訓練一定要「超大重量」才有效?

許多人認為,重量訓練一定要舉起「超大重量」才能有效增肌。這種觀念並不完全正確。重量訓練的關鍵在於「漸進式超負荷」,也就是逐漸增加訓練強度,讓肌肉持續受到刺激。你可以透過增加重量、增加次數、減少休息時間等方式來實現漸進式超負荷。

如果你是初學者,或者沒有專業教練的指導,不建議一開始就嘗試超大重量。過重的重量容易造成姿勢錯誤,增加受傷的風險。正確的姿勢比重量更重要,先學會控制身體,掌握正確的動作模式,再逐漸增加重量,才能安全有效地增肌。

破解迷思:健身訓練的正確觀念

既然知道有些健身網紅的招式是「騙人的」,那麼我們該如何建立正確的健身觀念呢?以下幾個重點,幫助你避開雷區,聰明健身!

  • 了解自己的身體: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適合的訓練方式也不同。在開始任何新的運動計劃之前,最好先諮詢醫生或專業教練的意見。
  • 學習正確的姿勢:正確的姿勢是避免受傷的關鍵。在進行任何運動之前,一定要確保自己掌握了正確的姿勢。可以透過觀看教學影片、請教教練等方式來學習。
  • 循序漸進:不要急於求成,循序漸進地增加訓練強度。給身體足夠的恢復時間,才能避免受傷。
  • 多元化的訓練:不要只做同一種運動,多元化的訓練可以更全面地鍛鍊身體。可以嘗試不同的運動方式,例如跑步、游泳、重訓、瑜珈等等。
  • 持之以恆:健身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持之以恆的努力。不要因為遇到困難就放棄,堅持下去,你一定會看到成果。

練對了,比練多更重要:不同目標的訓練菜單建議

想要達到不同的健身目標,需要搭配不同的訓練菜單。以下提供幾個常見目標的訓練菜單建議,讓你不再盲目跟風,針對性地訓練!

目標 訓練重點 訓練頻率 建議運動
增肌 重量訓練、高蛋白飲食 每週3-5次 深蹲、硬舉、臥推、划船、肩推
減脂 有氧運動、飲食控制 每週3-5次 跑步、游泳、跳繩、HIIT
增加柔軟度 伸展運動、瑜珈 每天或每週3-5次 靜態伸展、動態伸展、瑜珈體位法
改善體態 核心訓練、姿勢矯正 每天或每週3-5次 棒式、橋式、弓箭步、肩胛骨訓練

請注意,這只是一個基本的建議,你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目標,調整訓練菜單。最好在專業教練的指導下制定個人化的訓練計劃。

進階技巧:讓你的健身效果更上一層樓

除了避免上述的「雷區」和建立正確的觀念之外,還有一些進階技巧可以幫助你提升健身效果:

  • 記錄訓練:記錄你的訓練內容(例如重量、次數、組數),可以幫助你追蹤進度,並制定更有效的訓練計劃。
  • 充足睡眠:睡眠是身體恢復的重要時間,充足的睡眠可以幫助肌肉修復和生長。
  • 適當休息:不要過度訓練,適當的休息可以讓身體得到充分的恢復。
  • 補充營養:均衡的飲食可以提供身體所需的營養,幫助你更好地達成健身目標。
  • 尋找夥伴:和朋友一起健身可以增加動力,並互相鼓勵。

常見問題與解答(FAQ)

Q1:我每天都運動,但為什麼還是看不到效果?

A1:運動效果不佳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訓練方式不正確、飲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壓力過大等等。建議你重新檢視自己的生活習慣,並尋求專業教練或營養師的幫助。

Q2:我是一個健身新手,應該從哪裡開始?

A2:對於健身新手,建議從基礎的訓練開始,例如徒手訓練、輕重量訓練等等。學習正確的姿勢,並循序漸進地增加訓練強度。可以參考網路上的教學影片,或者請教專業教練。

Q3:我應該多久測量一次體脂率?

A3:測量體脂率可以幫助你了解自己的身體組成變化,但不需要太頻繁。建議每個月測量一次即可。重點在於觀察長期的變化趨勢,而不是單次的數據。

健身沒有捷徑,需要付出努力和時間。但只要你掌握正確的觀念和方法,避免盲目跟風,就能安全有效地達成你的健身目標。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擺脫健身迷思,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訓練方式。現在,就分享出去,讓更多人了解健身真相,一起健康變美吧!

返回頂端